【百益鼎盛集团】周一例行早会

演讲环节


微信图片_2025-08-11_171021_853.png

 

漆文英

 

百益的家人,大家早上好,我是漆文英。今天咱们聊聊这一章节提到的“内驱力”。在我看来,内驱力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层面的驱动力,它关乎我们为何而工作。关于这个问题,我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。

首先,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,工作是为了生存,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。比如,拥有稳定的收入,能够自由支配资金,这样生活就能更加自在惬意。这是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内驱力来源。

其次,是成就感。当我们在某件事上取得成功时,内心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,这就是成就感。就拿咱们公司来说,如果提到用工业务,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黄老师;要是说起残保金相关事宜,那肯定会找何老师;而咨询培训方面,大家会去找董老师。大家之所以在遇到相关任务时,第一时间想到他们,是因为相信有他们的指导,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。这种信任,其实就是对他们的认可,而他们在获得认可的同时,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。

不过,要达到这种被大家认可、拥有成就感的状态,并非一蹴而就。没有人刚进入咨询行业,就能立刻达到那样的高度,对吧?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,慢慢积累经验,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并且善于总结反思。只有这样,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,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,得到大家的认可。

前两天,我参加了一场财税方面的培训。那是一场大型课程,现场有几百人。我注意到,参加培训的群体有两个显著特点:一是女性居多;二是年龄跨度大,从刚毕业不久的小女生,到看起来可能已经退休的阿姨,都在认真听课、努力学习。看到这一幕,我深有感触。

如果我们想要在一个领域长期发展,并且获得他人的认可,那么学习就永远不能停止。因为只有坚持长期、持续地学习,才能不断提升自己,把工作越做越好。

 

 

微信图片_2025-08-11_171027_859.png

 

范维

 

百益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,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“内驱力”。

内驱力这个概念,其实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。现在身为父母的各位,想必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,会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,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方式。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孩子的兴趣呢?因为对孩子而言,兴趣就是他们强大的内驱力。当孩子对某件事充满兴趣时,学习起来就会格外高效。他们无需家长在旁催促,会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即便遇到困难,也会凭借着内心的热情,积极寻找答案、解决问题。

孩子的内驱力源于兴趣,而对我们成年人来说,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,每个人都有一颗本心,这颗本心所蕴含的,正是我们的内驱力。从宏观角度看,内驱力主要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。

在物质层面,我们最为看重的是收益或收入。当收入达到个人预期时,我们的内驱力就会被充分激发。此时,面对困难,我们会主动出击,积极寻找解决办法,努力克服困难,确保项目达到交付标准,从而实现预期收益。

然而,当一部分人摆脱了生存的底层需求后,他们的追求便会转向精神层面。这类人在工作中,更注重的是成就感,或是他人的夸奖与认可。他们的内驱力不再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,而是追求把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。对他们来说,完成好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,远比单纯完成任务本身更有意义。

基于这样的内驱力差异,当我们面对不同的项目、不同的人时,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。尤其是作为管理人员,在面对性格各异、需求不同的下属时,更要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层次和阶段,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去激励和引导他们。同样,在与客户打交道时,我们也需要根据客户的特点,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,以满足项目交付和业务需求。

 

 

微信图片_2025-08-11_171031_099.png

 

张晓霞

 

各位百益的家人们大家好,我是张晓霞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“内驱力”。

当我看到“内驱力”这三个字时,我的理解是:从内心深处认可一件事情,并且这件事能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
公司有位同事让我印象深刻,因为他对减肥有着超强的内驱力。记得他刚开始减肥时,我注意到他每天中午就只吃一个苹果。我忍不住问他:“你每天就吃个苹果,下午不饿吗?”从那之后,我便开始关注他。从二月底到现在,五六个月的时间里,他每天中午依然坚持只吃一个苹果。如今明显能看出来,他减肥成功了!

对于这位伙伴而言,减肥首先是为了拥有一个完美的体态和形象,这无疑是他的目标。而他之所以能做到,是因为坚持了整个过程,最终收获了好的结果。

从这件事,我联想到了管理者的角度。我认为,管理者对待团队里的小伙伴,首先要给予信任感。在工作当中,当我们让团队伙伴自主承担一项任务时,就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,体会到成就感,而这背后离不开信任二字。比如,我们相信他有能力把事情做好,让他们放手去干,而不是处处掣肘。

其次,是自主感。自主感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当我们把一件事交给团队成员去做时,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,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,不需要事事都向领导请示。领导要赋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,让他们觉得“我觉得对就可以,我认为可行就去做”,而不是每件事都要来问领导的意见。

最后,是归属感。在一个团队中,当成员真正融入进来,并且被其他成员所依赖,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会让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。这种归属感能让内驱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发挥作用。

总结一下,我认为内驱力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:内驱力=目标感+责任感+自律。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,都能拥有强大的内驱力,做到自律自强!

 

 

 


领导分享


微信图片_2025-08-11_171034_075.jpg

 

管理咨询事业部总经理 董锋华

 

大家早上好,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“想做”、“能做”和“该做”,在这里通过三个相互交叠的圆,为大家展开这个话题。

第一个圆,代表“想做”,它是源自我们心底的渴望;第二个圆,是“能做”,它象征着我们具备的能力与特长;第三个圆,是“该做”,它关乎我们人生或工作的意义与价值。

我们读过那么多书,走过那么多路,见过那么多人,但在工作和生活中,仍时常会感到迷茫,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晰准确。那么,如何借助一个思维模型,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找准定位呢?这便是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。

先来说说“想做”。现在,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同事,你们是否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?或许一时难以回答。别着急,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探寻:

第一个维度,如果你对某件事充满热情,愿意自发地投入时间和精力,不在乎花费多少,并且在做这件事时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,那么这件事很可能就是你内心想做的事。

第二个维度,不妨设想一下,如果你中了500万大奖,实现了财务自由,此时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?这件事未必惊天动地,但通过这两个维度的衡量,你或许能找到能点燃内心火花的事情,而这件事就是你想要去做的。

接下来谈谈“能做”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,但这是否就是我们毕生要追求的呢?要找到答案,也有两个关键点。

第一点,我们可以听听身边人的评价。在百益这个大家庭里,有在公司工作15年、8年、6年、3年的同事,还有许多新伙伴。朝夕相处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,他们能最直观地看到你的特质和能力。如果他们经常评价你具备某些特质和能力,这便是你能做的一个参考维度。

第二点,在做某件事时,你是否能获得成就感?这种成就感并非来自公司的夸奖或他人的关注,而是在默默付出后,内心自然涌起的满足感。无论是在家中、公司还是其他地方,做某件事时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,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你能做的。

最后说说“该做”。思考“该做”,其实就是在思考你想要与这个世界、与社会建立多大的联系。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。

第一点,思考你想要与哪一类人群建立联系、实现同频。这类人群可能是你的客户群体,但这里的客户群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不仅包括业务上的客户,还涵盖生活中的朋友、家人,以及任何你想要接触的人群。我们与他们建立联系,不一定是为了交易或变现,也可能是单纯地服务他们。

第二点,不妨设想一下,当你的生命走到尽头,你希望别人,无论是亲人、朋友、同事还是客户,如何评价你的一生?通过思考这个问题,结合前面与特定人群建立联系的想法,你或许就能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。

当我们深入思考“想做”、“能做”和“该做”这三个维度时,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交集。

“想做”与“能做”的交集部分,叫做热情。当你找到既想做又能做的事情,就会发现,无需他人鞭策、激励,也不用设定KPI考核,你会自动自发地投入其中,这就是热情。

“能做”与“该做”的交集部分,是专业。因为你能做,所以具备相应的能力;又因为你认为这是该做的,所以会全力以赴。这样一来,你在这一领域必然会比许多的人做得更好,这就是专业。

“想做”与“该做”的交集部分,代表意义。当你明白做某件事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时,就会更有动力去坚持。

而“想做”“能做”“该做”三个圆的共同交集部分,是使命。使命这个词听起来很宏大,简单来说,就是你豁出性命都要去做的事情。它是我们思考的最高形态,能指引人生的方向。假如你要去一个很近的地方,一张地图就能帮你少走弯路、快速到达;但如果是去一个很远的地方,地图可能就不够用了,此时指南针就更为重要,因为它能为你指引方向。

使命就如同指南针,也许当下我们无法立刻实现它,它可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追求,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,在迷茫时看看它,就能明确前进的方向,不至于走偏。所以,使命也可以被称为人生的“北极星”。

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: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是你想做的?是否是你能做的?在你能做的事情中,哪一件是最重要、最值得坚持的?你该做的事情,体现了你想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联系,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?而最核心的,是你的人生方向是什么?

在百益这艘大船上,我们都有明确的方向。只要我们齐心协力、竭尽所能、义无反顾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这条路必然会越走越宽、越走越远!

 

联系热线

19150330947

扫码即刻咨询

copyright© 2018-2025 四川百益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Baiyi Human Resources Group Co. , Ltd. 蜀ICP备11014011号-1Awesome Image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4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