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讲环节
方慧
大家早上好,我是方慧,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“器度责任”。
这里的“器”,我想到了它的同音字“气”,组合起来便是“气度”。我们为人处世,应当具备气度与格局。在行事之前,不能只想着利己,更要考虑利他。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往往就能实现利他,进而达成双赢的局面。
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。在一个房间里,聚集了很多人,主持人让每个人手中都拿上一个五颜六色的气球,每个气球上都写着一个人的名字。接着,主持人发出指令,要求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气球。
大家不妨想象一下,如果你身处这样的场景,会怎么做呢?当时有一个团队,他们的做法十分聪明。由于房间内比较拥挤,如果每个人都只顾低头寻找自己名字的气球,那场面必然会嘈杂混乱,甚至可能引发踩踏事故。而这个团队呢,他们拿到气球后,如果是写着别人的名字,就会大声呼喊:“这是某某某的气球,你直接过来拿就可以了。”最终,这个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主持人的指令,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气球。通过这个实验,我们可以看到,当大家都能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,就能实现双赢。
这种思维方式,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。比如在我们团队,当合作的企业急需人手,需要我们迅速支援时,整个团队就应当同心协力。不能因为下达指令的是某个领导,就认为这是领导的责任,与自己无关;也不能觉得自己只是个小角色,不关自己的事,把责任都推给领导或优秀员工。如果大家都这样想,那么指令可能就无法及时完成。最坏的结果是,我们公司可能会失去这个客户、这个企业,而我们网销团队也会失去一个合作机会,少了一个招聘资源。
所以,我希望大家在工作中都能具备大的格局,以气度与责任为指引,努力实现双赢的局面。
徐思莉
大家好,我是徐思莉。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“器度责任”。
在我看来,责任与器度,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格局。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,面对同一件事,格局不同,处理方式也会大相径庭,最终导致的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。
文中为我们讲述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:
第一个例子,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。起义初期,李自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,深得民心,也由此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成果。然而,当他率领起义军攻入城中后,却渐渐忘却了初心。他放任士兵对城中百姓肆意烧杀抢掠,这种行径使得百姓对他逐渐失望,不再拥护。最终,百姓对他所建立的新政权丧失了信心,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也随之走向瓦解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第二个例子——汉高祖刘邦。刘邦在治理天下时,坚决推行三项对百姓有益的原则政策。这些政策切实改善了百姓的生活,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,为刘邦新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,起到了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李自成和刘邦,这两位领导者截然不同的格局,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这两个例子,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启示。它提醒我们,在看待问题和处理事务时,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思维,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。
胡丽娟
大家早上好,我是胡丽娟。
在我看来,“器度责任”着重强调的是格局这一关键要素。我们每个人在为人处世、开展工作时,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格局。毕竟,由于每个人的认知存在差异,格局自然也会有所不同。
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小例子。
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位日本企业的创始人,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。即便身为企业的管理者、创始人,他依然常常深入车间,与工人们一同调试设备、打螺丝。有员工好奇地问他:“您都是管理者、创始人了,怎么还来和我们一起做这些小事呀?”他语重心长地回答:“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,又何谈管理企业呢?”
同样地,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是如此。他曾在访谈中提及,大学四年里,他一直坚持为宿舍打水、打扫卫生。当时,有同学嘲笑他,说他做这些是在刻意讨好别人。俞敏洪却说:“如果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好,又怎能成就大事呢?”后来,在新东方面临大环境不佳的困境时,俞敏洪带领团队成功转型,涉足直播卖课领域,且转型成效显著。
在我看来,这背后离不开他们所具备的大格局,而格局也确实能让我们收获成长、不断进步。
就拿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招聘场景来说吧。当我们约见一位客户,结果客户临时爽约。如果我们因此心生不满,选择不再理会客户,甚至与客户发生争执,那么无疑会失去再次合作的机会。相反,如果我们能以平和、宽容的心态去对待,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,那么未来就还有再次合作的可能。
领导分享
产教融合事业部副总经理 宋莉
大家好,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“5%职场精英的工作习惯”。
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川圣司,他2005年的时候在微软工作,2017年创立了咨询公司,为索尼、日立等25家世界级企业优化方案、提升员工效能。他通过问卷调查超16万人、跟踪调查超1万人,将总结的方法在其余95%的员工身上实验,效果良好,便形成了这本书。
书中定义的职场精英,是通过公司人事排名,处于前5%的员工。那这5%的精英是如何工作的呢?他们有五大原则:
一是重视目标。98%的精英对目标、结果、达成等词高度敏感,时刻关注目标是否达成。
二是懂得示弱。即便已非常优秀,遇到不会的问题,他们仍会以谦虚姿态请教他人,且乐于分享所学。
三是以实验面对挑战。精英员工会主动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工作,不断实验总结。
四是从差距入手。制定目标后,他们会思考完不成的原因,用任务倒推计划,寻找差距,主动争取资源。比如年度任务定了一万,若预计只能完成八千,就会思考如何完成剩余两千,向领导要资源、要人手。执行过程中,他们还会不断反馈,与领导沟通进展。
五是行动派。很多人会反复思考完美方案再行动,而精英员工想得差不多就先干,在行动中寻找成功答案。
书中还指出普通员工的六大误区:
一是沉浸在工作充实感中。有些员工看似忙碌,从早到晚处理各种消息,却没有结果。我们应注重工作效果,而非事务数量。
二是实时查看消息。普通员工认为随时关注微信、QQ消息是正确的,但精英员工会每天固定时间处理邮件和消息,以免分散精力,影响重要工作。
三是整理看似重要的资料。有些员工喜欢写资料、定流程,把事情分析得头头是道,却没有实际成果。其实93%看似重要的资料并不那么关键,我们应精准表达,注重质量。
四是满足于工作效率提升。普通员工只关注完成事情的数量,却忽略工作效果。
五是过度依赖网络信息。普通员工遇到问题常先上网搜索,但重要事项的分析、判断和思考无法仅靠网络,精英员工会先分析事情构成,再决定通过图书馆、专家、网络还是有经验的同事获取信息。
六是遇到问题立刻解决却流于表面。普通员工看到问题马上解决,但精英员工会思考问题出现的次数、场景和原因,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作者还分析了精英员工的特点:
一是注重成就感。他们更关注个人或集体目标达成的成就感,而非外界评价。面对业绩不理想的沉淀
期,他们会分析现状和市场,寻找弥补方法,而非被阶段性的负面评价影响。
二是不怕失败。精英员工会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方法。
三是不追求完美。他们认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,先行动,在过程中反馈结果。
四是重视可复制性。他们会总结工作成功和失败的经验,不断复制成功方法。
五是花固定时间思考总结。精英员工会每周固定时间总结工作。
六是在经验中成长。他们不仅参加公司培训,还会不断自主学习。
七是注重沟通。制定目标任务后,他们会与相关负责人讨论,听取意见。
八是保持输出习惯。想到好点子会表达出来,获取反馈。
九是习惯笑着工作。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,大家应尽量以微笑面对工作伙伴和领导。
十是优先处理重要事情。精英员工会按照四象限法则,优先考虑重要工作,而非被紧急工作牵着走。
这本书堪称实用的工作工具书,大家可以自我对照。希望大家在工作中都能有所收获,我的分享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上一页: 没有了
19150330947
扫码即刻咨询